監督之聲 (一):探訪及關懷病人

監督在這次的音訊中談論到第一個哀矜善工,他說:「對於無助者的關懷,不能僅限於主業團早期的特色」。

教會為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哀矜善工,著重於對病人的探訪與關懷:這是耶穌在世時,常常實踐的作為。藉由福音的許多場合,我們看到祂治療伯多祿的岳母,祂使雅依洛的女兒復活,祂在貝特賽達的池畔旁治癒癱子,以及面對在耶路撒冷門前等待祂的瞎子們,祂停下腳步。這些人的痛苦讓我們明白天主是如何走向他們,並向他們宣布祂來帶給全人類的救恩。

在病人中,吾主耶穌看到了最需要救贖的人。經常,當我們享有健康時,將天主遺忘的誘惑會出現;不過,一旦痛苦或煎熬進入我們的生命,也許我們就想起耶穌離開耶里哥的時候,那位瞎子的哭求:「達衛之子,可憐我吧!」在我們的軟弱中,我們感受到自己成為最貧窮的受造物。

讓我們也注意到他人的困難,如同我們看到耶穌所做的。天主聖神,無限的愛,將會慰藉其他人,透過我們的陪伴,透過我們的傾談,以及對於需要寧靜氛圍的病患,我們給予尊敬、能幫助他們的沉默。雖然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充斥著無數的活動,而且這些工作不斷地增加,但我們不能讓如此緊湊的時刻表,使我們遺忘病人們。

有許多聖人、聖女們效法耶穌行哀矜善工的例子。例如,聖施禮華過去常說,主業團必須誕生在醫院裡,在病人中。聖施禮華搬到馬德里後,從1926或1927年一直到1931年,他致力於協助數個慈善機構(病人之家、聖斐理伯協會等),在這些機構中,他照顧了在醫院裡以及住在郊區的病人們。當時的馬德里有超過一百萬的人口;馬德里郊區延伸的距離甚遠,缺乏良好的交通工具。然而,為了到病人房子或棚屋中服務他們,無論多遠他都會前往,而且總是走路前往,帶給他們基督的鼓勵和天父的寬恕。肯定有許多人因為聖施禮華的司鐸工作而到了天堂!

在這幾間醫院或其他地方,特別是自從1933年,幾個由聖施禮華指導靈修生活的年輕人陪伴他前往。偕同這幾位年輕人,聖施禮華給予病人們關愛的言語,或者提供各樣的服務,例如為他們洗澡、剪指甲、梳頭髮或帶給他們良好的閱讀資源。特別因為如此,這當中的許多年輕人,藉由見到病痛和貧窮,他們以一種深具意義的方式,在病人和窮人中找到耶穌。

我的兒女們,以及參與監督團使徒工作的朋友們,這份對病人的關懷,不能僅限於早期的特色。每一天,在你、我當中,主業團繼續誕生、成長,當我們對窮人懷有憐憫時,當我們在周遭的靈魂發現基督的時候-尤其是苦惱於特殊病痛的靈魂。

如同基督一般,藉著我們的關懷、我們的陪伴、我們的服務-甚至是打一通簡單的電話,我們可以帶給他們天主的慈悲。如此一來,我們能讓他們稍微轉移對痛苦及孤獨感的注意力,我們可以耐心地聆聽他們重壓心頭的煩惱,而傳遞給他們關愛和力量,使他們有辦法帶著尊嚴去回應所遭遇的環境。並且,我們可以提醒他們,病痛是一個好機會,可以讓我們與耶穌的十字架結合。

在這本家喻戶曉的《道路》中,聖施禮華寫到:「孩童和病人,寫這兩個名詞時,你不感到想用大寫把它們寫出來嗎?因為,對一個愛主的靈魂來說,孩童和病人就是祂自己!」在年輕的時候,聖施禮華就在受苦的人身上看到基督,因為耶穌不僅治療病人,祂把自己看做他們,與他們一樣。天主聖子曾極度地受苦。我們可以回想,例如耶穌在橄欖園內,祂身體和精神的疲倦;當祂受鞭打苦刑時,每一次抽打所造成無可言喻的疼痛;在受難的幾個小時內,使祂無法承受的煎熬以及身體的…

對於受疾病折磨的人,他們可能認為,如此痛苦的情況好似一個昏暗又沒有意義的重擔;生命看似殘酷又無理。因此,假如天主願意我們經歷苦難,讓我們接受吧。如果我們必須去看醫生,讓我們完全服從醫生給我們的指示,當個好病人:藉由天上的助佑,讓我們努力接受這個情況,並盡力恢復我們的健康,為了能夠更慷慨地事奉天主和其他人。但如果天主另有其他旨意,我們應該如同聖母一般地說:我願意,願禰的話在我身上完成!承行爾旨…

那麼,我們就能夠在祈禱中轉向天主,對祂說:我不了解禰想要的,但我並不求禰向我解釋。如果禰允許這個疾病發生,請我幫忙我承擔它:幫助我更結合於禰,也更結合於身邊陪伴我的人,更結合於全人類。藉由回響聖施禮華的一些話,讓我們置身於聖神內:「明達和超見之神,喜樂和平安之神!我熱愛你所愛的一切;因為這是你所愛的;也如你一般去愛;在任何你要的時候去愛。」

持有慈悲,對一個人的靈魂是多麼有益處啊!透過至聖之母,讓我們尋求天主的支持,好能將天主的關愛傳遞給病人們。也讓我們帶著平安的心來迎接天主的慈悲,如果祂的旨意是要我們透過十字架與祂合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