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底下的教育

科技大幅地影響著我們今日的生活,我們必須駕馭它,利用它使我們在德行上成長。

年輕的一代誕生於互聯的世界中。這個世界對他們父母來說是陌生的。他們可以快速上網,進入社群網站、聊天室以及電玩遊戲。他們在這一方面的學習能力,跟新科技的發展一樣飛秒迅速。

現代的小孩和年輕人,從小就暴露在一個無國界的世界之中。它提供了許多機會,但也涉及了一些風險,更需要有家長的關切與指引。

我們需要用正面的態度看待「數碼時代」。教宗本篤十六世說過,「如果能聰明地使用科技,將會有助人追求人生的意義、真理及合一等人類內心最深沉的渴望。」(註1) 但同時,有些事實也不容忽視,例如有學術研究指出,孩童過度盯著螢幕跟肥胖症以及學校裡的激進與干擾行為的關係。

科技大幅地影響著我們今日的生活,我們必須駕馭它,利用它使我們在德行上成長,也必須留意孩童是否適當地使用它。教育需要許多耐心和規劃。但是關於新科技,家長們也需要得到相關的知識,才能為自己的孩子訂定健全的準則,以正確地引導他們。

科技的設備,與互聯網的關係日漸密切。使用互聯網的人可以藉此接觸到廣大的群眾,也可以在幾乎無需任何成本的情況下快速地傳播訊息。然而,誰人會接收到這些訊息,以及他們何時接收到,也就不得而知了。

近年的經驗顯示,新的科技不僅是提高傳播訊息的範圍及層次的一種工具。在某種意義上,它們已經成為一個環境、一個「地點」(註2) 以及一個今天用作表達個人身分的匯點。(註3)

今天的基督化父母的責任之一就是要聖化這個環境,幫助小孩在數碼世界裡的行為舉止中實踐德行,告訴他們它是一個可以表達自己基督徒身分的環境。隨著數碼世界不斷和快速地改變,只提供一份很快就過時的規則是不會有效的。教育就是幫助年輕人在德行上成長。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生活正直,控制自己的激情和行為,並歡欣地克服自己的德行在數碼世界中成長的障礙。正如教宗方濟各說的,「這些並非單是科技的議題。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稱職地將基督帶進這個領域,更好是說,有沒有帶他人前來見基督?」(註4)

同時,為了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危害,父母必須小心決定孩子應該何時開始使用數碼設備,哪些又是跟孩子的成熟程度相應的裝置。在許多時候,其實是可以「在設備中使用過濾科技,以盡可能保護他們遠離色情和其他的威脅」(註5),同時讓他們知道,正直的生活,是唯一不會被攻破的過濾器,而且隨時可以安裝使用。

在德行中成長:好榜樣的重要性

家庭是教授德行的學校。德行經由教育、刻意的言行和不斷的努力去成長。再者,聖寵會淨化和提升德行。(註6) 由於家庭是孩子們最先學到辨別善惡的地方,也是認識到健全價值觀的重要性的地方,孩子個人的德行就是在這裡建立。

某些生活型態可以幫助孩子找到天主,但是有些卻會造成阻礙。基督化的父母自該在孩子的心中塑造基督化心靈,並努力把家庭變成學習德性的學校,目的是要幫助每個孩子學習以切合自己年齡,人性和靈性的成熟度去做決擇。新科技應該是話題之一,也是家庭的規則的一部分,通常都是小部分,而且視孩子的年紀而有所不同。

人不能選擇性地實踐德行。舉例來說,幫助小孩不要沉溺於食物或遊戲之中,也有助於他們在數碼世界中有更好的舉止,反之亦然。

新科技是很吸引人的。家長在教導德行時應該知道如何讓別人感染到自己在這方面的努力,給予他人自己節制的榜樣。如果小孩看到我們的努力,他們也會受到激勵去盡更大的努力。例如,跟他們說話時要專心:把報紙拿開、關掉電視、跟說話的人眼神交會、不要查看手機上的訊息等。如果是重要的談話,應該關掉數碼設備以避免受到干擾。教育需要「審慎、諒解、關懷、愛的能力以及自身的典範」。(註7)

當他們還年輕時

孩童時期是訓練德行以及學習正確地運用自由的好時機。在這個階段,性格的發展比較容易。我們甚至可以說,孩童時期是建造「高速公路」的時期,讓以後的人生旅途更加順遂。

雖然任何一般性的準則都可以適時調整,然而根據許多教育者的經驗,最好不要讓小孩子擁有較先進的電子設備(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遊戲機)。此外,為了訓練節制與公用的精神,數碼設備最好是歸家庭全體成員所有,並在屬於家裡所有人的地方供大家使用。父母親應訂定計畫,幫助小孩適當使用這些設備,制定家庭時間表及規則,以保障讀書、休息、家庭生活等重要時間,並有利於時間的好好運用。

當小孩了解到數碼世界的優點與缺點時,父母必須教導他們科技所不能取代的,人與人面對面接觸的價值。在適當的時間,我們需要像一個登山嚮導一樣,陪伴著他們走過數碼環境,免得他們傷害自己或別人。一起上網、「浪費時間」在遊戲上或者一起調較智能手機的設定,都是更深入交談的機會。「父母親和小孩應該一起討論在網路世界的所見所聞。此外, 跟其他具有相同價值觀與關懷的家庭彼此分享,也相當有用。」(註8)

在這個年紀,最好不要讓他們不斷地上網。最好能遵循一定的計畫,在固定的時間及地點上網(在晚上要關掉這些裝置)。在教導孩子保護自己,免於陷入危險的當兒,他們也應當瞭解到,他們可以隨時向父母求助而感到心安。如同聖施禮華所教導的,「父母應有的態度,是成為孩子們的朋友:願意分擔他們的焦慮,傾聽他們的問題,用有效的方式幫助他們。」(註9)

進入青春期

當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們會強烈地要求得到他們尚未能適當掌控的自由。這並非意味著要剝奪他們應有的自主權。相反,父母親的工作更為艱鉅:教導孩子如何負責任地使用他們的自由。唯有如此,他們才會有更寬廣的視野,去追求更遠大的目標。

教宗本篤十六世強調,「教育是要給人提供真正的智慧,包括信仰,為能使人與這世界建立關係;教育也要給予他們在思想、情感和判斷上,有足夠的導引。」(註10) 年輕人需要敞開心胸接受陶成。雖然家庭生活總是需要某些規則,但是父母有項基本的資源,那就是對話。解釋某些規範的「為什麼」是重要的,雖然年輕人會覺得這些規範過於嚴厲。某些行為背後的理由可能會被視為一種限制,可是事實上它並非是無謂的禁令,而是為了塑造真實的人格,讓年輕人能夠對抗潮流。更有效的方式是,從開始就讓他們知道德行是多麼吸引人的,讓年輕人的心充滿高尚的情操,讓大愛感動他們: 諸如對朋友忠實、彼此尊重、生活節制與行為檢點等等。

父母如果知道孩子的興趣,這方面的工作就會變得比較容易。父母不需要去「窺探」他們,而是要使他們有足夠的信心,讓他們自在地說出吸引他們的事物,瞭解他們的興趣。適時地花時間陪伴他們,分享他們的興趣。有些年輕人有自己的部落格或社群網站,但父母卻不知道,也從不去看看他們寫些什麼,令孩子們以為父母不關心或不喜歡他們所做的事。對父母來說,不時地看看孩子在網路上寫些什麼或做些什麼,也會是令他們愉悅的探索,也可以使家庭生活和對話變得更加充實。

在這個年紀,父母也可教導他們在使用數碼設備、器具及軟體時要自我約束。要教導孩子如何不執著於這些設備,不只是因為這些軟硬體費用的原因,也是為了「不要被感覺所控制,胡亂地到處追求流行的事物。」(註11) 這種行為有時候是被廠商所激發。他們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使孩子們毫無招架之力。

年輕人也需要學習在使用社群網站、遊戲機及線上遊戲時怎樣自我約束。清楚地給他們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最重要的是能給他們立下好的榜樣。親自遵行這些方針,是父母能夠在愛與自由的氛圍中,傳播此一重要訊息的最好方法。

父母並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科技知識才能解釋這些「為什麼」。很多時,給孩子有關在數碼環境裡的行為的忠告,跟給他們有關在社會裡一般的行為的忠告並無二樣:亦即好的禮貌、端莊高雅、尊重他人、非禮勿視、自我控制等等。

視孩子的年紀而定,和他們深入談論情感以及真正的友誼是重要的。父母要提醒他們,在網路上上載了的東西,通常會讓全世界無數的人看到。在幾乎所有數碼環境中,他們任何行為將會留下軌跡,別人可以透過搜尋而找到的。數碼世界是一個廣大的空間,孩子需要自然地學習如何悠遊其中,但也需要運用常識。沒有孩子會在街上隨便跟一個陌生人聊天的罷。同樣,他也不應在網路上這麼做。有效且開放的家庭對話,可以幫助孩子瞭解這一點,並且創造一個信任的氛圍,讓孩子可以提出任何問題和解決問題。

Juan Carlos Vásconez

註釋

  1. 教宗本篤十六世,第四十五屆世界傳播日(2011年)文告
  2. 參考教宗本篤十六世,第四十七屆世界傳播日(2013年)文告
  3. 參考教宗本篤十六世,第四十三屆世界傳播日(2009年)文告
  4. 對宗座社會傳播委員會致詞,2013年9月21日。
  5. 宗座社會傳播委員會,「教會與網際網路」(2002年),第11點。
  6. 參考天主教要理,第1839點。
  7.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第27點。
  8. 宗座社會傳播委員會,「教會與網際網路」(2002年),第11點。
  9.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第27點。
  10. 教宗本篤十六世,對義大利主教致詞,2008年5月27日,「教育的危機」,第11點。
  11. 教宗方濟各,羅馬聖母雪地殿致詞,2013年5月4日,第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