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謝謝祢,因為祢為我做了這一切”

教宗方濟各12月24日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誕子夜隆重彌撒,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彌撒開始前,全場參禮信眾在傳統的《聖誕宣報》歌詠中迎接耶穌聖嬰的降生。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6年聖誕子夜彌撒講道全文:

“天主救眾人的恩寵已經顯示出來”(鐸二11)。聖保祿宗徒的話揭示了這至聖之夜的奧秘:天主的恩寵已經顯現,祂的禮物是無償的;天主賜予我們的聖嬰真真切切體現了祂對我們的愛。

這是“光榮之夜”,這光榮是天使在白冷城宣報的光榮,以及我們向世界宣報的光榮。這是“喜樂之夜”,因為永恆、無限的天主從今天起將永遠和我們在一起:祂不再遙遠,我們不必去太空軌道或某種神秘的意境尋找祂;祂近在身邊,降生成人,永不離開我們人類,更使自己成為人類的一分子。這是“光明之夜”,這光就是依撒意亞先知預言的那道皓光(參閱:九1),它照亮在漆黑之地行走的人,顯現給白冷的牧羊人並環照著他們(參閱:路二9)。

牧人們馬上發現“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依九5),意識到這全部的光榮、全部的喜樂、全部的光芒都指向唯一的焦點,即天使指示他們的“記號”:“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路二12)。這是找到耶穌的“永恆記號”。不僅在當時,也在今天。如果我們願意過一個真正的聖誕節,就應該默觀這個記號:一個新生嬰兒的脆弱,躺在那裡的柔順,裹在襁褓裡的溫情。天主就在那裡。

透過這個記號,福音為我們揭示了一個似非而是的現象:福音提到當時的皇帝、總督和一些大人物,但天主卻不在他們中間;天主沒有顯現在王宮貴族的大廳內,而是生於簡陋的馬廄;沒有華麗的排場,只有生命的質樸;沒有權勢,只有令人驚奇的微小。為了與祂相遇,就得去到祂所在的地方:必須彎腰、俯身、做個小人物。

剛剛誕生的聖嬰在質問我們,召叫我們丟棄曇花一現的幻想而抓住本質,放棄貪得無厭的要求,不要總是不滿足,或因某些終將逝去事而感到悲傷。放下這些事會對我們有益,能讓我們在天主聖嬰的簡樸中找到平安、喜樂和生命的光輝意義。

讓我們接受馬槽中聖嬰的質問,也接受今天孩子們的質問:他們沒有躺在搖籃裡得到一位母親和父親的親情愛撫,而是躺在骯髒的“有損尊嚴的馬槽”裡:在躲避轟炸的地下、大都市的街頭、超載的移民船艙底部。讓我們接受孩子們的質問,他們被剝奪出生的權利,他們在哭泣,因為沒有人讓他們吃飽,他們手裡拿著的不是玩具,而是武器。

光明和喜樂的聖誕奧秘在質問和擾動我們的心,因為這是希望與悲傷共存的奧秘。聖誕帶有“悲傷的味道”,因為愛不被接受,生命被丟棄。若瑟和瑪利亞就遭遇了這樣的事,他們被拒之門外,只能把耶穌放在馬槽裡,“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路二7)。耶穌誕生時就遭遇了某些人的拒絕和大部分人的冷漠。這樣的冷漠今天依然存在,例如:聖誕節成了一個我們自己而非耶穌當主角的節日;商業街的霓虹燈蓋過了天主的光;我們為準備禮物發愁,卻漠視那些受排斥的人。這樣的世俗綁架了聖誕節,我們必須從中獲得釋放!

然而,聖誕更帶有“希望的味道”,即使我們身處黑暗,天主的光依然照耀我們。祂那溫和的光不令我們恐懼;天主,祂愛上了我們,以祂的溫柔吸引我們,生於貧窮和脆弱,與我們為伍,成了我們中的一員。祂誕生在白冷城,白冷的意思是“麵包之家”。這似乎在告訴我們,祂“為了做我們的麵包”而誕生;為了捨命拯救我們而出生;來到我們的世界是為了帶給我們祂的愛。祂不是來揮霍和統治,而是為滋養和服務。這樣一來,有一條線把馬槽和十字架,即耶穌將成為“被掰之餅”的地方,直接聯繫起來。這條線就是祂奉獻自己和拯救我們的愛,這愛讓我們的生命充滿陽光,心中充滿平安。

那一夜,牧羊人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們是當時的邊緣人士。然而,他們就是聖誕的客人,因為沒有人被排除在天主的目光之外。那些只相信自己、自給自足的人,留在家裡忙自己的事;牧羊人則“急忙去了”(參閱:路二16)。今夜我們也要接受耶穌的質問和召集,懷著信賴與祂會晤,從我們感覺被排斥的地方出發,從我們的局限出發,從我們的罪過出發。讓我們被那令人得救的溫柔所碰觸。讓我們走近臨於我們中間的天主,停下來注視馬槽,想像耶穌的誕生:光明與和平、極度貧困和遭人拒絕。讓我們與牧羊人一起進入真正的聖誕節,把原本的自己、把我們的邊緣處境、把我們尚未治癒的創傷、把我們的罪過,帶到耶穌跟前。這樣,我們將在耶穌内品嘗聖誕節的真正味道:為天主所愛之美。

偕同瑪利亞和若瑟,我們守在馬槽前,守在耶穌前,祂誕生成為滋養我的生命的麵包。讓我們默觀祂那謙卑和無限的愛,樸實地向祂說聲謝謝:謝謝祢,因為祢“為我”做了這一切。

(© 梵蒂岡電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