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偉主教的書信(2006年12月)

蔡浩偉主教在12月給主業會的會員和協助人寫了一封信:將臨期是喜樂和希望的時期

將臨期將於兩天後開始。在這禮儀年的時期,教會推動我們一方面思慮關於末世的事情,那時基督會光輝地來臨審判全人類;另方面為緬想二千年前祂在時空中的降生作好準備。

基督的兩次來臨是緊密相關的。第一次的來臨突出了天主的憐憫;尾後的一次,將會清楚顯示祂的公義。但兩次都表達了天主對人的愛,就如聖保祿所教導:的確,天主救眾人的恩寵已經出現,教導我們棄絕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貪慾,有節地、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期待所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和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祂為我們捨棄了自己,是為救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洗淨我們,使我們能成為祂的選民,叫我們熱心行善。(鐸 2:11-14)

 

讓我們善用禮儀現在所提供給我們的機會,各自默想並提醒別人有關信仰中萬民四末的輝煌真理。人通常害怕想起末世的事。我們認為天主的子女,基督的門徒,就必須幫助他人(沒有幻影我們比他人強)注意這些現實。我們不該是煽情者,但也不該天真。面對這些事實,可以是深切皈依或更加接近天主的開始。

數星期前,本篤十六世邀請我們思慮天主的審判,這會滿足――現在就滿足――居於人心中對公義的饑渴。每個人是否願意看到那些被不公平地非難的人,那些在生命中受過苦的,和那些在全然苦痛地生活後而死去的人,終於獲得公正的平反?我們,所有人,不是願意我們在人類歷史中所見的無法無天的不公義和痛苦最後完全消除,好使每個人均終於找著幸福,而每事都表現出含有意義嗎?這公義的凱旋,將歷史中許多似乎毫無意義的碎塊串連起來,在真理和愛德獲勝的圖書中給予它們定位:這就是公審判的概念的意義。信仰並非要灌輸恐懼;而是要叫我們負上責任。我們不是來荒廢生命,誤用生命,或只為自己而消耗生命。面對不公義,我們一定不能漠視,否則會成為沉默的合作者或同流合污的共事者。我們需要認清我們在歷史中的使命並致力履行它。所須的不是恐懼,而是責任――為了我們自己的救贖和全世界的救贖的責任和關注。每個人均需要在這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聖施禮華,道路,745)

我的兒女們,讓我們請求聖神,將適當的言語放在我們的口唇,去有效地推動人靈。敬畏天主,是師保聖神的一個恩賜。首先,作為祂的孩子,我們就不願意使天上的慈父憂愁。而思慮死亡,對私審判、公審判和其他末世之事的信德,能夠幫助許多人,去把罪惡運根拔起。它不會只是恐懼:它會帶來現上和將來的快樂。聖施禮華寫道:我們在信經中說:「祂將要來審判生者死者」。願天主使你絕不會忘記:那場審判、那個公義、及……那位判官。(同上,746) 及:當天父要審判你時,難道,你的靈魂沒有燃燒著想取悅祂的慾望嗎?(本篤十六世,2005年11月27日的三鐘經)

將臨期是喜樂和希望的時期。我們可以說將臨期是基督徒必須在他們心中重新燃點希望,使他們能夠靠著天主的幫助去更新世界的季節。 教會在剛過去的基督普世君王節時強調這點,提醒我們必須積極地在世上建立天主的國度。而我們需要日復一日去做這事,在平凡生活中的瑣事上,準備吾主經常臨在於人靈中。讓我們不要忘記耶穌基督不單只在第一次聖誕時降來,也不會只在時間終結時才再出現。吾主渴望經常地臨於我們的靈魂中,而祂依靠我們去聖化所有高尚的人類現實。祂透過聖事的恩寵,特別是修和及聖體聖事,也透過祂的門徒和朋友的榜樣來如此做。

正如我在此信開頭提到,在將臨期的第一部份,禮儀指引我們注意基督的第二次來臨;然後,由12月17日至往後的日子,它集中於為聖誕節作近距離準備。讓我們與瑪利亞和約瑟緊密相伴,一道前往白冷郡,他們會教導我們如何親愛地和專注地去款待耶穌、去跟隨祂、愛上祂。這偉大的緊密同行的成果會是聖施禮華在七十五年前所表達的渴望:我願意僅僅我的臨在已足夠使世界起火,蔓廷許多公里,而這火勢是不能被撲滅的。我想知道我是屬於祢的。然後,讓十字架來吧:我永不會害怕補贖……去受苦和去愛。去愛和去受苦,這是一條何等壯麗的途徑啊!去愛、去受苦、和去相信:信德和愛德。伯多祿的信德、若望的愛德、保祿的熱切。(聖施禮華,1931年12月28日的個人筆記 ,518)

讓我們日復一日更加堅持地為教宗祈禱。我毫不猶豫,你們曾以祈禱和悅樂的犧性來相伴他最近的土耳其之行。讓我們嘗試使許多人為教宗和他的意向禱告。也不要忘記我的意向:別讓這一個懇求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