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13年10月)

「除非有教會為母,沒有人能有天主為父。」監督對一位教父的話語及修和聖事的重要作出反省。

2013年10月1日,羅馬 我至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在過去的幾個星期,由於教宗的呼籲,為世界和平及人們的良知恆久地祈禱,由世界上達天庭。最近我回想起聖施禮華於1952年建議我們常念的短誦:耶穌至聖之心,賜給我們平安!Cor Iesu Sacratissimum, dona nobis pacem!數年後,為了懇求每人內心的和平,及擁有天主的平安,及拒絕國際間戰爭與暴力的人性和平,於是他在向至聖及至慈悲的耶穌之心的短誦中間加上及最慈悲的et Misericors(耶穌至聖及最慈悲之心,賜給我們平安!)。若望保祿二世及本篤十六世也曾為世界和平祈禱,亦邀請眾人作同樣的祈禱。

當教宗宣布為敘利亞及世界和平舉行祈禱和守齋日時,他指出若人靈不努力追求和保存與天主之間的和平(是努力奮鬥遠離罪惡的結果),追求社會的和平將是徒勞無功。當我們為消弭戰爭、積怨、仇恨祈禱時,我再次記起聖施禮華在他早年的神父生涯中所寫的:一項祕密,一項公開的祕密:這些世界的危機就是聖人的危機。天主要一批「屬於祂」的人,來做每一件人性的活動。而後,基督的平安在基督的王國內,pax Christi in regno Christi.[1]

這些迴響,在創會週年紀念日的前夕帶來特別的意義。在1928年10月2日的那天,無限仁慈的天主讓我們父親「看見」祂的聖意:提醒世上的眾人皆被召成聖。同時,祂把Opus Dei(天主的事業)放在他的手中,他的靈魂和他的心中,那是一條在職業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每一情況中聖化自己的途徑,並賜予他適當的使徒工作精神和方式以達到目的。

八十五年過去了,因着上天的善意,主業團一直按照天主的旨意為教會和人靈服務:我們要時常留意並要忠心地履行這神聖任務。我們的創辦人在多年前曾寫道:我們可以一點也不誇張的說,天主的事業(主業團)在世上以聖召的方式開闢了許多成聖的道路。[2] 讓我們舉心向上,感謝至聖聖三和我們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天上所有的聖寵皆透過她而賜予我們。同時讓我們細想:如何能使這訊息更深地扎根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我是否真的可以祈禱多些,奉獻更多克己犧牲,以正直的意向更專注地工作,尋找更多機會去認識並服務他人?

在過去的幾個月,我們已反思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的奧蹟。然而,教會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慈母聖教會,因為聖神在教會內生了我們,給了我們成為天主子女的新生命。教會則是我們美好和慈愛的母親,不斷地照顧她的子女,直到我們眾人都達到對於天主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成為成年人,達到基督圓滿年齡的程度。[3]

然而,有一種憂傷重壓着我們,有些人(包括天主教徒)冷漠地談論着教會,甚至因為我們(她的子女)行為上的過錯和缺失而責備她。要知道,儘管我們有著尊嚴,我們仍是可憐的,傾向於罪惡的男女。但教父們,或那成千上萬的因教會領導而升天的有福的生靈,卻持有不同的觀點。例如,聖奧斯定曾規勸說:「讓我們愛上主我們的天主;讓我們愛祂的教會。讓我們愛祂有如我們的父親,愛她有如我們的母親。」[4] 而在他之前兩個世紀的聖西彼廉則已鏗鏘有力地說:「除非有教會為母,沒有人能有天主為父。」[5]

最近教宗方濟各再一次闡述了我們信仰的這一真理。「信仰是一份禮物,是天主藉著教會並在教會內賜給我們的恩典。在洗禮中教會給予我們信仰的生命,那是她讓我們如同天主子女般出生的時刻。」[6] 我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及因至聖聖三的德能在洗禮的水中重生的那一天,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讓我們和教宗一起問問自己:「我如何認知教會?如同我感激生育我的父母,我感激在洗禮中給予我信仰生命的聖教會嗎?」[7] 感謝天主和聖施禮華的照顧,在主業團內,我們活生生地意識到這事實,使我們感激不盡。一如教宗保祿六世在49年前的今年寫給聖施禮華的親筆信中強調:主業團誕生在我們這年代,「是教會永遠年輕、充滿活力的體現。」[8] 我們聯同我們創辦人聖施禮華,及其他已達天鄉的眾多主業團信友,一起高呼:這是何等痛快的事,我能真心誠意地說:我愛我的慈母聖教會。[9]

根據以上所寫的,我繼續闡釋我們的信經。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信條:「我承認赦罪的聖洗,只有一個。」[10] 這信條展現在信經的末段的理由是有意義的。「宗徒信經把赦免罪過的信理不但與聖神的信理,也與教會以及諸聖相通的信理連繫起來。復活的基督給宗徒派遣聖神時,將自己赦罪的神聖權柄授予他們:「你們領受聖神吧!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20:22-23)。」[11]

教會忠實地看守着耶穌基督建立的各項聖化途徑。吾主在祂塵世生活的所言所行均充滿了救贖的內涵;難怪(事實上對我們說來也是合情合理的)群眾跟隨耶穌,為聽祂講道及觸摸祂,「因為有一種能力從祂身上出來,治好眾人。」[12] 這些言行宣告並提前了逾越奧跡的力量,祂以這力量戰勝魔鬼、罪惡和死亡,這些言行也「宣告並準備,祂在完成一切時所要賜給教會的救援。基督生平的每個奧跡,皆構成基督現在藉著祂教會的僕人,在聖事中所分施的一切的基礎,因為『在我們救主身上有形可見的一切,都已通傳到祂的奧跡中』」[13]

所有聖事皆賦予該聖事所特具的恩寵。我們父親在1967年時寫道:聖事是什麼?是聖言降生成人的足跡,清楚地顯現天主所採取的方法(除祂以外,無人辦得到),選擇了並決意聖化我們,並帶領我們到達天國。吾主利用我們感官可辨識的工具,賜給我們每件聖事所示意的真實聖寵。[14]

我們該如何感謝我們完全忠貞於耶穌基督的慈母教會,她忠實地保護這些寶藏,並授與我們!我們又該如何努力去保護和捍衛它們的完整性呢!我們為聖洗聖事要特別感謝天主,因為它引領我們加入天主子女這奇妙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得盡快領受此聖事(即使是暗地裡,也要渴望它),它是得救必需的:耶穌對尼苛德摩說:「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不能進天主的國」[15],肯定的是,一如教會的教導,聖神可以行動,也可在教會可見的範圍以外行動。但天主創立這平凡的方式來讓我們分享基督的死亡和復活,讓我們得救,這就是經洗禮加入了教會的效果,因此「為嬰孩施洗,是教會自古以來的傳統。」[16] 我們也在《天主教教理》中看到:「嬰孩洗禮尤其顯示出天主無條件地施予的救贖恩寵。如果教會和父母不在嬰孩出生後盡快讓他接受洗禮,便剝削了嬰孩成為天主子女的無價恩寵。」[17] 最後並說:「基督徒的父母體認到讓嬰孩受洗,正符合他們身為撫養者的職責,即養育天主所託付給他們的生命。」[18]

聖洗聖事不但只寬赦罪過,更賦予首要恩寵,更是其他聖事的必經之門,而使基督徒可以更忠誠地肖似基督,直到與基督徹頭徹尾的認同。所有的受洗者,不論孩童或成人,在領洗後皆需要增進信德、望德和愛德;這成長是在教會內進行,如我前面所說,教會受託為救贖的途徑。教宗在上月的要理講授時這麼說: 一位母親不會因孩子生下來了而停止,她會小心翼翼地照顧孩子的成長,給他們餵奶、餵食,教導他們生活方式,總是以關心、熱情、愛心陪伴着他們,即使他們已長大成人。當中,她知道如何去糾正、原諒和了解他們。當他們生病或受苦時,她也懂得如何接近他們。 [19] 同樣,教會也是這樣對待因洗禮而成為她子女的信眾。 她陪伴着我們成長,傳授天主聖言給我們……施行聖事。以聖體聖事滋養我們,藉著懺悔聖事引導我們得到天主的寬恕,以病人傅油在病痛中幫助我們。教會隌伴着我們整個的信仰生活,整個的基督徒生活。 [20]

我們的天父的仁慈是何等偉大啊!祂知悉我們的軟弱,儘管我們懷着好意,仍會一而再的陷於罪惡和過錯,祂把赦罪的聖事賜與祂的淨配,「是為了祂教會所有犯罪的肢體;首先是為那些在領洗後,犯了嚴重的罪過,因而喪失了聖洗的恩寵並傷害教會共融的人。」[21] 這聖事也赦免小罪和過錯,賦予新的力量幫助內心的奮鬥,因此教父們把這聖事形容為「覆舟後──喪失恩寵後──的第二塊救生板」[22]

我記得聖施禮華對告解聖事的熱愛,他喜歡稱它為喜悅的聖事。同時他怎樣鼓勵別人勤辦告解,並恆常地推動「告解的使徒工作」。在此我僅引用他在一場有許多人參加的教理講授聚會中所說的話語。

去辦告解,去辦告解,去辦告解!基督把祂的仁慈傾注在我們(祂的受造物)身上。若事情不順利,是因為我們沒有求助於祂,好能洗滌、淨化、灼熱我們。人們大談洗淨、多做運動,好極了!但有關我們靈魂的運動又怎樣呢?還有那些使我們重生的淋浴,洗滌、淨化和灼熱我們的淋浴呢?為什麼我們不去領受天主的恩寵?去,去,快去領受懺悔聖事和領聖體。但是,除非確定你的靈魂是潔淨的,否則不要去領聖體。[23]

在另一個場合中他強調:「孩子們,帶領你們的朋友、親戚、所愛的人去辦告解。然而,他們沒有理由要害怕。倘若他們必須切除某個東西,他們一定會切除的。告訴他們只去辦一次告解是不夠的,他們要去辦好多次,經常去。就如人到了某個歲數,或患了病,他不會只去看一次醫生,而是去詢問他好多次,他們會替你量血壓,作測驗。那麼,對靈魂也是一樣……

天主在等待許多人領受懺悔聖事以便好好的潔淨自己!祂並且為他們準備了一個盛宴,一個婚宴,彌撒聖祭的盛宴:盟約和信實及永無止境友誼的戒指。讓許多人去辦告解……但願許多人去接受天主的寬恕![24]

在即將來臨的10月6日,我們會慶祝聖施禮華列聖的週年紀念。在那天平凡事務中成聖這召喚(的鐘聲)會以嶄新的力量響徹教會及全世界。為我們提供一個好機會去提醒許多人這事實,邀請他們去領受天主慈悲的聖事(修和聖事)。而在10月26日則是另一週年紀念,我們父親於1952年的那天將主業團奉獻給耶穌至聖及至慈悲的耶穌之心,他期望我們每年在基督君王慶節日重新做此奉獻。

就此擱筆。讓我們繼續親密地與教宗的意向結合,每天為他的心願,並為所有協助他管理教會的人員,為人們良心的平安,以及為整個世界的和平祈禱。讓我們一心一意,更殷切地懇求,讓我們的祈禱與日俱增。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 浩偉

[1] 聖施禮華,《路道》,301。

[2] 聖施禮華,《書信》1953年8月15日,12號。

[3] 弗4:13。

[4] 聖奧斯定,《聖詠闡釋》88, 2, 14 (PL 37, 1140)。

[5] 聖西彼廉,《論教會的合一》6 (PL 4, 519).

[6]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講道,2013年9月11日。

[7] 同上。

[8] 教宗保祿六世致聖施禮華的親筆信,1964年10月1日。

[9] 聖施禮華,《路道》,518。

[10] 《羅馬彌撒經書》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

[11] 《天主教教理》,976。

[12] 路6:19。

[13] 《天主教教理》,1115。聖良一世,講道,74, 2 (PL 54, 398)。

[14] 聖施禮華,《書信》1967年3月19日,74號。

[15] 若3:5。

[16] 《天主教教理》,1252。

[17] 同上,1250。See CIC, can. 867。

[18] 同上,1251。

[19]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講道,2013年9月11日。

[20] 同上。

[21] 《天主教教理》,1446。

[22] 同上,引用特倫多大公會議及戴都良。

[23] 聖施禮華,聚會筆記,1974年7月2日。

[24] 聖施禮華,聚會筆記,1974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