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13年11月)

2013年11月1日,羅馬

我至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信德年將在數周內結束。教宗會在24日基督君王節為信德年舉行閉幕典禮。因此我邀請你們重讀我們父親所寫的一篇講道:當唸信經時,我們肯定地聲明,我信全能的天主聖父,我信死而復活的聖子耶穌基督,我信聖神,主及賦予生命者。我們確認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是基督的奧體,從聖神那裡得到生命。我們慶幸罪過的赦免及期待肉身的復活。但是,這些真理是否能夠打動我們心靈的深處呢?還是只掛在嘴上念念而已?[1]

今天我們會慶祝諸聖節,及明天為紀念去世的信友的追思亡者日,這兩個節日邀請我們思考自己永遠的歸宿。這些禮儀慶節顯示出信經的最後一條條文。「基督徒的信經──藉此,我們宣信父、子及聖神,相信其創世、救援和聖化的工程──漸漸邁向一個高峰,就是宣告在末日死者肉身的復活和永生。」[2]

信經總結了「萬民四末」個人和集體的層面,那將是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和整個宇宙的事實。若正確地運用理智,人可悟出在我們的塵世生命結束後,有一「超越」今世的生命存在,在那兒此世經常被觸犯的義德會全然地重建起來。但只有按照天主的啟示,特別在基督的降生成人、死亡和復活的光照下,這些真理才彰顯出來,但仍繼續隱蔽在奧跡的面紗內。

感謝吾主的訓誨,對歷史中的眾多男女而言,這最後的事實失去了它陰鬱和聽天由命的意義。肉身的死亡對眾人而言,是一明顯的事實,然而,它在基督內有一個新的意義。它不單只是物質的受造物,肉身自然地趨向瓦解的後果,也不是舊約所顯示為罪過的懲罰。聖保祿強調:「因為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在另一處他加上:「這話是確實的:如果我們與祂同死,也必與祂同生。」[3] 「這裏正道出基督徒死亡的基本新穎處:通過聖洗,基督徒已在聖事的方式下『與基督同死』,為活出新生命;同時,如果我們在基督的恩寵內死亡,這肉身的死亡完成『與基督同死』,如此也使我們在基督救贖行動中完全與祂合為一體。」[4]

教會時時刻刻都是我們的慈母。她讓我們在洗禮的水中重生,賦予我們基督的生命,同時還傳遞給我們永生的許諾。然後藉着其他的聖事,特別是告解聖事和感恩(聖體)聖事,她確定讓這「在基督內」和「在基督的旅程中」在我們的靈魂內增長。及後,在病重的情況下,特別在臨終的時候,她再次盡力照顧她的子女們讓他們領受病人傅油聖事和臨終聖體──天路行糧(viaticum),得到安慰。她提供我們一切所需,好使我們能夠以望德,喜樂和平安地進入人生旅途的最後階段,靠着天主的恩寵,步入我們天父的懷中。如同許多在聖施禮華之前或之後的聖人們,當他在描述基督徒的死亡時,清晰而樂觀地指出:不用害怕死亡。從現在起,接受它吧,慷慨地接受,任憑天主要在什麼時刻,用什麼方式,在什麼地方。不要懷疑,你的天父將給你最適合的時刻,方式和地方。歡迎死亡──我們的姐妹! [5]

我腦海突然浮現出許多──主業團的男女信眾,以及他們的親戚、朋友和協助人──正要把自己的靈魂交託給天主的人。我為他們祈求善終的恩寵,充滿平安,親密地與耶穌基督認同。「 復活的主是永不落空、不令人蒙羞的希望(參閱羅5:5)……在我們生活中的希望有多少次幻滅?我們心中的期望有多少次落空?我們基督徒的望德應該是堅強、穩妥和正直的,因為天主召叫我們在世上行走,為我們敞開永生,因為它是建基於永遠忠信的天主。 」 [6] 在這奉獻給去世的信友的月份裏,我建議你們再次閱讀和默想《天主教教理》中關於「萬民四末」的章節。在那你們可以找到希望和超性的樂觀,及新的動力每天繼續為靈修奮鬥。在許多地方,在這幾個星期去掃墓,被視為虔敬的傳統,其實這也是我們做使徒工作的好機會,教導他人這些永恆的真理,並加緊尋求這位時常伴隨著我們,且是慈父般召叫我們的天主。

人一死亡,在天主面前立功行善的時期便過去了,他的靈魂隨即便要接受私審判。教會的信仰指出:「每個人從死亡一刻開始,就在其不朽的靈魂上,將其一生呈報基督的私審判,領受永遠的報應:或者經歷一個煉淨期,或者直接地進入天堂的榮福,或者直接自我判罪、墮入永罰。」[7]

私審判集中於我們對天主和對鄰人的愛,是否忠信地完成信仰的生活及我們的職責。現今許多人對這個事實視而不見,彷彿如此他們便可以逃避天主仁慈公平的審判。然而我們,天主的子女,應如聖施禮華慣常所說的不恐懼生亦不恐懼死。若我們的信德是穩固的,若在冒犯天主後,我們深感痛悔去領受懺悔聖事,洗淨我們的不完美,若我們經常在感恩祭中領受基督的聖體,我們便不需害怕那時刻。請仔細思考我們父親在多年前所寫的:「當你說我主會找你『算帳』時,我覺得很好笑。不,對你們來說,祂不會是個判官,就嚴酷的字面而言;祂只單純是耶穌。」這句話是一位有聖德的主教所寫的,它安慰了不只一個痛苦不安的心,也能安慰你的心。[8]

此外(這應該使我們充滿喜樂),在死後教會也不會遺棄她的子女。如同慈母一般,教會在每一台彌撒為去世的信友轉求,祈求他們能被接納於天主的榮光之中。特別在十一月份,她的關切使她加緊這些祈禱。我們,主業團這教會的「一小部分」,也熱烈地回應這願望,以愛心和感恩之情履行聖施禮華的建議,在這幾個星期為已亡的主業團信眾、親戚和協助人,為煉靈慷慨地奉獻感恩聖祭和領受聖體。你難道不明白默想萬民四末絕不是哀傷的緣由,而是超性的喜悅嗎?我們充滿信心地等待吾主在世界末日的最後召叫,那時基督和所有天使一起來掌管祂的王國。之後,便是所有曾在世上活過的男女的復活,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

《天主教教理》指出肉身復活這信仰:「從開始一直是基督徒信仰主要的因素。」[9] 因此,從起初,它就遇到誤解和反對。「一般都相當容易接受人死後,他的位格繼續以精神主體的方式存在,可是怎能相信這明顯可朽的身體,竟然復活起來承受永生呢?」[10] 然而,因着天主的全能,於末日這一切真的會發生,正如亞大納修信經明確地指出:「當祂再來時,萬民從死者中復活,並供認自己一生的善工罪過。行善者得享永生;作惡者則被投入永火之中。」[11]

天父的仁慈大愛就人是一奇妙的原因。祂創造我們為具有靈魂和肉體、精神和物質的存有,其計劃是要我們歸向祂,使我們生命在來世能永恆地分享祂的慈愛、美善和智慧。因着天主神奇的計畫,一位受造物已先我們進入祂復活的光榮:至聖童貞瑪利亞,耶穌的母親,我們的母親,她的身體和靈魂一同被提升到天上的榮耀中。這又是另一個充滿希望和信心的樂觀理由!

我們要記着這些天主的許諾,因為它們永不會落空,特別在痛苦、疲憊或受苦的時刻,天主的許諾是信實的。讓我們思考聖施禮華關於萬民四末的教導:主,我堅信我會復活;我堅信我的肉身會重新和靈魂相結合:因着祢無限的功績,因着聖母的轉求,因着你給我看到的標記。[12] 我不要你們對這封牧函抱有任何悲觀的心態;反之,它提醒我們:如果我們是忠實的話,天主的擁抱在等待着我們。

所有死者肉身的復活之後,都會經歷公審判。所有在私審判時所作的決定都不會有所更改,然而「我們將知悉整個創世工程和救恩計畫的終極意義,同時將明白天主的眷顧,怎樣通過奇妙的途徑,引導萬有邁向最後的目標。」《天主教教理》作出這結論:「最後審判要啟示天主的正義,勝於任何受造物所行的不義,因為祂的愛比死亡更強烈。」[13]

當然,誰也不會知道在歷史中這最後的事件會在何時,或如何發生,天主將此奧妙保存在祂上智的安排中。我們的任務則是保持醒寤,因為吾主曾多次宣布:「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14]

在一次講授信經教理時,教宗方濟各敦促我們說:「 不要害怕面對最後審判,但要視它為我們善度今生的激勵。天主以祂的寬宏慈悲和耐心給了我們這段時間,讓我們每天能學習在貧困和卑微中認出祂。讓我們努力向善,並在祈禱和愛中時時警惕。 」[15] 當我們本着對天主「聖善的敬畏」去默想這些永恆的真理時,因着聖神恩賜的催迫,會使我們更超性化,即如聖施禮華所說的:憎恨各種形式的罪惡,因為唯有它使我們遠離天父慈愛的計畫。

我的子女們,讓我們深入地研究這些終極的真理。這可增加我們的望德,當面對困難時我們會充滿樂觀,在或大或小的跌倒後,我們可以不懈地再度站起來,天主永不拒絕我們祂的聖寵,要記着只要我們忠信,基督會賜予我們祂許諾的永恆福樂。「與天主聖三的這種完美生活,與聖三、童貞瑪利亞、天使和眾真福這種生命與愛的共融,稱為『天堂』。天堂是人最後的歸宿,也是人最深的期盼的圓滿實現,是決定性和至高的幸福境界。」[16]

天堂,是「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宗徒的這些啟示,難道不會激勵你去奮鬥嗎?[17] 我敢加上:你有沒有經常想到天堂?知道天主以無盡的愛疼愛你,你是不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人?讓我們舉心朝向至聖聖三,祂永永遠遠都會陪同着我們的。

教宗於10月18日接見了我。與教宗在一起多好啊!他向我表示他對主業團的感情,並感謝我們在世界各地所作的使徒工作。我的子女們,還有另一個理由要我們為教宗、他的意向及那些協助他的人祈禱。數天前的彌撒讀經中論及亞郎和胡爾從早到晚托著梅瑟的手,好讓以色列的領導者可以不倦地為他的人民代禱。[18] 以祈禱和克己支持羅馬教宗,好讓他履行基督託付他在教會內的使命,是我們和所有天主教徒應盡的責任。

即將來臨的22日是另一個週年紀念日,是紀念聖施禮華於1937年跨越庇利牛斯山發現瑞奧普玫瑰(rose of Rialp)的日子。那天恰巧是獻聖母於聖殿紀念日,我們父親視它為上天賜給他的一個標記,要他繼續他的旅程,到那有宗教自由的地方,他能開懷地行使神職,也是聖母邀請我們多向她祈求的標記。

請繼續為我的意向祈禱。在這期間特別要為那些在本月9日領受執事的弟兄們祈禱。我們要以默想這些永恆的真理時,心中所獲得的希望和樂觀去準備基督君王節。讓我們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8日設立主業團為屬人監督團的新週年紀念日感謝吾主。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 浩偉

[1]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29。

[2] 《天主教教理》,988。

[3] 斐1:21及弟後2:11。

[4] 《天主教教理》,1010。

[5] 聖施禮華,《道路》,739。

[6]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講道,2013年4月4日。

[7] 《天主教教理》,1022。

[8] 聖施禮華,《道路》,168。

[9] 《天主教教理》,991。

[10] 同上,996。

[11] 亞大納修信經,38–39。

[12] 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48年12月13日。

[13] 《天主教教理》,1040。

[14] 瑪25:13。

[15]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講道,2013年4月24日。

[16] 《天主教教理》,1024。

[17] 聖施禮華,《道路》,751。

[18] 參閱出17:10–13。

監督的信(2013年11月) 監督強調默想「萬民四末」、肉身的復活和永恆的生命,應該使我們充滿喜悅地信賴天主的無限仁慈。